中華文化歷史悠久,從春秋時期諸子文化百家爭鳴,到唐詩宋詞驚艷絕世百鳥朝鳳的盛景,再到如今以“一帶一路”文化為依托建設帶動經濟的發展,中華文化以包容開放之姿,創新守正之態緊跟時代步伐,博大精深奔涌向前。歷史已經證明,中國文化要堅持開放的理論基礎,不斷兼容并蓄引進來,創新方式走出去,才能延續千年文化。
中華文化似水,善于吸收,取其精華,和而不同,方能長久。文化要開放,意味著文化既要引進來也要走出去,方能不斷建立自信,提升文化軟實力。當然,引進來的過程中,不能一味拿來主義,要去其糟粕。走出去的過程也要扎好根,將自身文化做好,方能茁壯成長,開出花來。唯有堅持引進來與走出去結合,實現真正的開放,中華文化才能實現傳承弘揚,堅定我們的文化自信。
兼收并蓄以引進來促進文化發展。黨的十九大明確指出:文化是一個國家,一個民族的靈魂。我們擁有最深厚的文化底蘊,歷經千年而不衰,究其原因就是我們開放包容的態度。隋唐時期波斯文化隨著波斯商人進入隋唐時的中國,并在此落地生根,不只波斯文化,海納百川成就了唐朝文化盛景。近代以來,西學東漸激發起中國自身學術文化更新,形成了近代中國獨特的文化……凡此種種,說明開放包容對文化傳承至關重要,所謂不拒眾流,方為江海,中國文化和而不同,唯有以更加寬闊的心態并納海內外文明,才能增強世界對中華文化的認可,實現美美與共,天下大同,讓我們的文化更加繁榮昌盛。
創新傳播以走出去促進文化發展。一個國家如果只出口電視機,而不出口電視機里的內容,這樣的傳播無疑是失敗的。能讓世界認可我們的不應只是我們的經濟增速,更重要的是文化認可,這是提高文化軟實力的必然之舉。過去,我們的文化傳播方式單一匱乏,內容不夠精良,難以展示我們傳統文化之美。如今個人層面李子柒創新拍攝農耕文化短視頻,制作精良讓文化之美傳播。河南衛視融入科技創新推出《唐宮夜宴》《洛神水賦》等讓世界驚嘆。“四海同春”慰僑訪演作為春節文化走出去三大國家級文化品牌之一,彰顯了我們國家的文化魅力。這些充分說明,只有不斷創新守正傳播文化,文化才能未來可期。
明者因時而變,知者隨時而制,時代發展的洪流從未停止,文化也應不斷生長發展。我們唯有以開放的姿態迎接機遇與挑戰,堅持海納百川與創新突破,才能帶領中國文化在時代大潮中穩步前進。